韓國聯合通訊社23日報道,據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即日在“主要領域中國經濟指標和展望”報告中指出,截至今年9月,中國消費品零售總額創下10.4%的增長紀錄。
中國的景氣先行指數顯示,國有大型及中小型民營制造業共同顯示出復蘇跡象,給今后經濟景氣恢復帶來巨大希望。借力于內需市場的恢復增長趨勢,中國經濟今年有望實現6.5—7.0%的增長。
該報告指出,與其依賴中國出口景氣的恢復,不如借助中國內需市場的擴大,韓國應當探索和完善對華出口新模式,即韓國應開發出高技術附加值的中間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,保持對華出口的競爭力。
化妝品行業不安
韓國媒體TOMATO 27日報道,中國政府反制韓國的行動正在逐漸加強,對華依存度較高的韓國化妝品企業愈加不安。韓國發表部署薩德系統決定之后,韓中關系冷卻,中國加強嚴格執行通關程序和化妝品衛生許可,估計還會有報復性措施,預計會加重韓化妝品企業的困難。
26日旅游界人士稱,最近中國國家旅游局通知地方旅行社赴韓團體游客數量要減少20%,在韓國當地購物每日僅限一次。多數分析認為,這名義上是對不合理超低價旅游的整頓措施,實際上是反對韓國部署薩德的報復性措施。
自7月份韓政府決定部署薩德之后,中國加強了對韓國的商務護照審查和對韓國產品進口報關,不斷施壓。預計,此項措施對韓化妝品行業的直接影響并不大,但希望不要再出現其他追加性限制措施。
目前,韓國太平洋化妝品和LG生活健康化妝品兩家企業的總銷售額中,其免稅店銷售比重分別為26 %和17%。從整個化妝品行業看,其整個銷售額的25%左右通過免稅店銷售,這其中80%的商品由中國游客購買。
有業界人士計算,如果游客減少20%,韓化妝品銷售額有可能減少5%;而鑒于中國游客中的散客比例高達60%,其購買力較高,中長期看,其不受上述政府限制,對韓免稅業影響有限。但業界仍擔心中國以各種非公開手段鼓勵海外消費回流,擔心出現類似“臺灣陸客大減少” 的游客大幅減少情況。
對華泡菜出口額遠低于預期
韓國NEWS1網站報道,23日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表示,截至10月16日韓對華泡菜出口額為23.9萬美元,金額不及目標值100萬美元的四分之一,即使考慮到10月以后中國對泡菜需求擴大,今年對華出口額預計也不過45萬美元。
韓泡菜進口全部來源于中國,規模連年增長,進口量由2012年的21.88萬噸增長至2015年的22.41萬噸,是韓對華泡菜出口的10倍以上。
農林部表示,去年12月開始,韓重新開始對中國出口泡菜,今年泡菜出口額較去年會實現小幅增長,泡菜進出口逆差也將進一步縮小。